四、五代十国 (一)五代更迭 4、后汉(947-951):刘知远 5、后周(951-960):郭威 (1)建立:后晋将领,击退契丹,建立后汉 (2)灭亡:被郭威的后周代替 ①鼓励开荒,整顿逃户 ②减轻赋税 (1)经济方面 ③兴修水利 ④限制佛教— 灭佛的皇帝们:“三武- (1)周世宗改革 ①改善吏治,慎重赏罚,制定《大周刑统》-②要求近臣极言得失,《平边策》“先南后北③裁减后宫,禁止地方官贡献异物 (2)政治方面 ④扩建开封成为新中心 (2)灭亡: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五代结束 (二)十国割据 1、前蜀(903-925)后蜀(934-965) 2、吴(902-937)南唐(937-975) 3、吴越(907-978) -4、楚(907-951) 5、闽(909-945) 6、南汉(911-971) -7、南平(924-963) 8、北汉(951-979) 五、隋唐时期的经济 (1)隋:垦田面积个、户口个、府库充实 1、农业 (2)唐:兴修水利、屯田 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纸、制茶、造船 (一)隋与唐前期的经济 (1)城市:长安、洛阳,坊市分开被打破 (2)草市夜市;柜坊飞钱 3、商业 (3)对外贸易:海陆交通线 ①安史之乱 -1、人口与农业的南移 ②唐末农民起义,北方陷入战乱 (二)唐中后期至五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一)佛教 1、北周灭佛 -2、隋文帝崇佛:将中央僧官纳入俗官系统 -3、唐代进入全盛: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 (1)政治:统治阶级控制社会 (2)经济:寺院经济 4、社会影响 (3)文化:佛教义理和禅宗思想渗透到文学艺术 (4)科学教育:塔庙石窟,寺庙学堂,民间书院 (5)文献:佛教经典丰富典藏 (二)道教 (6)思想文化:影响三观,言谈举止 1、隋文帝恢复道教合法地位 2、李唐崇道 3、派别:上清派、重玄派 1、袄教(拜火教):十六国时期 (三)其他宗教 2、摩尼教 3、景教:源自基督教聂斯托利派 (1)隋朝:继承北朝学风,牛弘、刘焯、刘炫、王通 1、经学的发展 (2)唐代:《五经本》《五丝正义》 (四)儒学
理解问题四、五代十国 (一)五代更迭 4、后汉(947-951):刘知远 5、后周(951-960):郭威 (1)建立:后晋将领,击退契丹,建立后汉 (2)灭亡:被郭威的后周代替 ①鼓励开荒,整顿逃户 ②减轻赋税 (1)经济方面 ③兴修水利 ④限制佛教— 灭佛的皇帝们:“三武- (1)周世宗改革 ①改善吏治,慎重赏罚,制定《大周刑统》-②要求近臣极言得失,《平边策》“先南后北③裁减后宫,禁止地方官贡献异物 (2)政治方面 ④扩建开封成为新中心 (2)灭亡: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五代结束 (二)十国割据 1、前蜀(903-925)后蜀(934-965) 2、吴(902-937)南唐(937-975) 3、吴越(907-978) -4、楚(907-951) 5、闽(909-945) 6、南汉(911-971) -7、南平(924-963) 8、北汉(951-979) 五、隋唐时期的经济 (1)隋:垦田面积个、户口个、府库充实 1、农业 (2)唐:兴修水利、屯田 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纸、制茶、造船 (一)隋与唐前期的经济 (1)城市:长安、洛阳,坊市分开被打破 (2)草市夜市;柜坊飞钱 3、商业 (3)对外贸易:海陆交通线 ①安史之乱 -1、人口与农业的南移 ②唐末农民起义,北方陷入战乱 (二)唐中后期至五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一)佛教 1、北周灭佛 -2、隋文帝崇佛:将中央僧官纳入俗官系统 -3、唐代进入全盛: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 (1)政治:统治阶级控制社会 (2)经济:寺院经济 4、社会影响 (3)文化:佛教义理和禅宗思想渗透到文学艺术 (4)科学教育:塔庙石窟,寺庙学堂,民间书院 (5)文献:佛教经典丰富典藏 (二)道教 (6)思想文化:影响三观,言谈举止 1、隋文帝恢复道教合法地位 2、李唐崇道 3、派别:上清派、重玄派 1、袄教(拜火教):十六国时期 (三)其他宗教 2、摩尼教 3、景教:源自基督教聂斯托利派 (1)隋朝:继承北朝学风,牛弘、刘焯、刘炫、王通 1、经学的发展 (2)唐代:《五经本》《五丝正义》 (四)儒学
已完成理解「四、五代十国 (一)五代更迭 4、后汉(947-951):刘知远 5、后周(951-960):郭威 (1)建立:后晋将领,击退契丹,建立后汉 (2)灭亡:被郭威的后周代替 ①鼓励开荒,整顿逃户 ②减轻赋税 (1)经济方面 ③兴修水利 ④限制佛教— 灭佛的皇帝们:“三武- (1)周世宗改革 ①改善吏治,慎重赏罚,制定《大周刑统》-②要求近臣极言得失,《平边策》“先南后北③裁减后宫,禁止地方官贡献异物 (2)政治方面 ④扩建开封成为新中心 (2)灭亡: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五代结束 (二)十国割据 1、前蜀(903-925)后蜀(934-965) 2、吴(902-937)南唐(937-975) 3、吴越(907-978) -4、楚(907-951) 5、闽(909-945) 6、南汉(911-971) -7、南平(924-963) 8、北汉(951-979) 五、隋唐时期的经济 (1)隋:垦田面积个、户口个、府库充实 1、农业 (2)唐:兴修水利、屯田 2、手工业:纺织、制瓷、造纸、制茶、造船 (一)隋与唐前期的经济 (1)城市:长安、洛阳,坊市分开被打破 (2)草市夜市;柜坊飞钱 3、商业 (3)对外贸易:海陆交通线 ①安史之乱 -1、人口与农业的南移 ②唐末农民起义,北方陷入战乱 (二)唐中后期至五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一)佛教 1、北周灭佛 -2、隋文帝崇佛:将中央僧官纳入俗官系统 -3、唐代进入全盛: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 (1)政治:统治阶级控制社会 (2)经济:寺院经济 4、社会影响 (3)文化:佛教义理和禅宗思想渗透到文学艺术 (4)科学教育:塔庙石窟,寺庙学堂,民间书院 (5)文献:佛教经典丰富典藏 (二)道教 (6)思想文化:影响三观,言谈举止 1、隋文帝恢复道教合法地位 2、李唐崇道 3、派别:上清派、重玄派 1、袄教(拜火教):十六国时期 (三)其他宗教 2、摩尼教 3、景教:源自基督教聂斯托利派 (1)隋朝:继承北朝学风,牛弘、刘焯、刘炫、王通 1、经学的发展 (2)唐代:《五经本》《五丝正义》 (四)儒学」
展开阅读网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从907年至979年,这一时期见证了多个政权的更迭和地方势力的割据。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十国则包括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地方政权。
五代更迭
-
后汉(947-951): 刘知远
-
后周(951-960): 郭威
经济与社会
- 在五代时期,一些政权采取了鼓励开荒、整顿逃户、减轻赋税和兴修水利等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1。
- 后周世宗柴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善吏治、慎重赏罚、制定《大周刑统》、要求近臣极言得失、裁减后宫、禁止地方官贡献异物等,这些改革有助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
十国割据
- 十国是在五代时期,与中原王朝并存的地方政权,它们分布在今天的四川、江南、岭南、福建等地,各自为政,形成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隋唐时期的经济
-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隋朝时期,垦田面积和户口数量都有了增加,府库充实4。
- 唐朝时期,兴修水利、屯田,手工业如纺织、制瓷、造纸、制茶、造船等得到了发展。商业活动也日益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草市夜市兴起,柜坊飞钱等金融活动也日益活跃4。
宗教与文化
- 在宗教方面,佛教在唐代达到了全盛时期,出现了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等多个宗派。佛教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文化、科学教育、文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 道教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发展,隋文帝恢复了道教的合法地位,李唐王朝崇道,形成了上清派、重玄派等多个派别4。
- 除了佛教和道教,其他宗教如袄教、摩尼教、景教等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4。
儒学的发展
- 隋唐时期,儒学也得到了发展。隋朝继承了北朝的学风,出现了牛弘、刘焯、刘炫、王通等学者。唐代则对《五经》进行了整理和注解,形成了《五经正义》等重要著作,推动了儒学的发展4。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治动荡,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