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收藏
提问
研究

预计2024年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其中,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暴发性害虫有出现集中危害可能;玉米螟在全县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夏玉米种植区偏重发生,其他玉米种植区中等发生;玉米叶螨在干旱少雨地区偏重发生;双斑萤叶甲总体中等,在部分降水偏少区域偏重发生;大小斑病在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的下湿地偏重流行;茎基腐病在降水偏多区域有中等至偏重流行风险。为做好2024年玉米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双斑长跗萤叶甲等虫害,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全省重大病虫害发生区防治处置率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55%以上,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分区域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分区防控重点 (一)春玉米。重点防控粘虫、玉米螟、叶螨、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地下害虫、大斑病、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矮花叶病毒病、粗缩病。 (二)夏玉米。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桃蛀螟、蓟马、大斑病、褐斑病、瘤黑粉病、茎基腐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 四、防控措施 (一)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避免频繁漫灌,暴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玉米拔节时)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二)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防治二点委夜蛾;选用含有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防治地下害虫,兼治后期甜菜夜蛾、双斑萤叶甲、蚜虫、叶螨、蓟马等。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 (三)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等叶部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健康栽培。在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四)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灯诱、食诱、性诱剂诱杀;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敌灭卵;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抓住低龄幼虫窗口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选用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玉米抗虫品种控制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鳞翅目害虫。 (五)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使用唑螨酯喷雾,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田边地头的杂草也要一同喷洒;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 (六)双斑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平均单穗花丝超过5头时进行防治,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施,重点喷施果穗花丝等部位。 五、综合防控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选用抗性品种。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茎腐病和后期叶斑病;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优先选种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抗虫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

3月前
全网
文档
学术
百科
知识库
时间不限
自动
参考了34个来源并总结
查看步骤
全网检索信息
玉米病虫害
防控技术
找到“weihengag”、“moa”、“nyt.hubei”34网站资料
回答完成
回答研究模式
更简洁一些

根据2024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针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如下:

防控目标

防控目标是确保重大病虫害发生区的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并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这些目标旨在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安全23

防控策略

防控策略强调“预防为主、联防联控”,通过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实现区域性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此外,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以促进单产提升并保障玉米生产安全23

分区防控重点

  • 春玉米:重点防控粘虫、玉米螟、叶螨、双斑萤叶甲等,以及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等病害。
  • 夏玉米: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等,以及大斑病、褐斑病等病害2

防控措施

  1. 种传土传病害: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并在发病初期喷施杀菌剂2
  2. 地下害虫及蓟马等:播前进行灭茬或清茬,使用特定杀虫剂种子处理,并考虑生物防治方法2
  3. 叶部病害: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和施肥,并在发病初期使用杀菌剂喷施2
  4. 害虫:采取秸秆粉碎还田、使用诱杀和天敌灭卵等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化学防治和选用转基因抗虫品种2
  5. 玉米叶螨:清除杂草,使用唑螨酯喷雾,并注意喷洒技巧以提高防效2
  6. 双斑萤叶甲:在玉米吐丝授粉期进行防治,选用特定杀虫剂喷施2

综合防控技术

  • 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等措施,降低病虫源基数。
  • 选用抗性品种: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优先选择抗病品种或转基因抗虫品种。
  • 种子处理技术:根据病虫害种类,使用含有特定有效成分的种子处理剂2

这些防控措施和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综合的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保障玉米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何评估2024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的实际效果?

评估2024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的实际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防治处置率:首先,需要检查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是否达到了90%以上。这是衡量防控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直接指标。如果处置率达标,说明防控措施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病虫问题11

  2. 防治效果:其次,评估总体防治效果是否达到85%以上。这一指标反映了防控措施的实际效果,即病虫被控制的程度。如果防治效果达到或超过85%,则说明防控技术指导方案是有效的11

  3. 危害损失率:评估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是否控制在5%以内。这是衡量病虫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重要指标。如果损失率得到有效控制,说明防控措施在减少产量损失方面发挥了作用11

  4. 产量影响:检查玉米是否实现了不减产,甚至增收一季豆的目标。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和农作物的稳产增产11

  5. 科学有效防控:考虑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是否采用了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是保单产、稳总产的关键12

  6. 农药减量与绿色防控技术:评估农药减量和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效果及其推广应用效益。这包括对环境友好型防控方法的采用情况及其对提高防治效果的贡献13

  7. 集成技术模式:考察示范区是否根据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的不同级别农产品要求,开展了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这有助于提高防控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3

  8. 重点病虫防控:特别关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的防控情况,以及绿色防控覆盖率是否达到5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是否达到85%以上14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2024年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的实际效果,并为未来的防控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在实施防控策略时,如何平衡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使用?

在实施防控策略时,平衡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控策略中,应优先考虑预防措施,通过综合防治的方法来减少有害生物的影响。这包括推进绿色控害和统防统治,实现减药增效、稳产保供16

  2. 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防治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天敌引种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而无需依赖化学农药15

  3. 农业防治为基础:在防控策略中,农业防治应作为基础手段,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如保护和应用天敌以及使用生物农药,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17

  4. 非化学防控措施的优先使用:在监测和落实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应优先使用非化学防控措施,如防虫网阻隔、天敌释放和生物农药喷施等技术进行防治18

  5. 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在必要时,可以结合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控。例如,在菌核病发生初期,可以喷施生物菌剂如盾壳霉或木霉菌,以加速土壤中菌核的腐烂,减少田间菌核数量19

  6. 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的使用: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适时使用,以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18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实现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平衡使用。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如何调整防控措施以适应当地环境?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防控措施以适应当地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1. 增强遗传多样性:首先,需要认识到当地现有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无法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以确保生存20。因此,应通过选择和培育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来增强遗传多样性,以提高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其次,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是关键。这包括对气候变化的早期防控和检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统筹推进21。这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3.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对于城市空间,应以降低气候风险影响为重点,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提升城市气候风险防控能力22。这可能包括改善城市规划,增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以及提高居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和准备。

  4. 农业空间的调整:在农业空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耕作方法和作物种植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20。这可能涉及到改进灌溉系统,选择更耐旱或耐涝的作物品种,以及采用保护性耕作等可持续农业实践。

  5. 实施减缓策略:通过实施积极的减缓策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减少空气污染和极端天气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降低对健康的影响23

  6. 加强风险识别与管理:最后,适应气候变化还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24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调整防控措施,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时,如何确保农民的接受度和实施效果?

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时,确保农民的接受度和实施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宣传培训:通过微信、技术资料、印发明白纸等手段对农民、农业系统和各级领导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培训,让他们了解、理解和支持绿色防控技术。这包括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的成效和经验,以提高农民对这些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25

  2. 定量分析:对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生产绩效进行定量分析,这有助于了解农民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技术的有效推广。26

  3. 技术模式的接受度:推广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这可以通过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偏好,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生产情况的技术方案,从而提高技术的接受度和实施效果。27

  4. 重点任务和示范推广:围绕“两增两减”目标,即增加绿色防控面积和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病虫害损失,凝心聚力、环环紧扣,实施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指导行动,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确保防控技术指导行动落实到位、防控技术落实到田。28

  5. 本土化和植保方针:绿色防控技术(GCT)是中国本土化的IPM(综合病虫害管理)概念,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理念为依据。这种本土化的技术更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接受度。同时,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为目的,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这有助于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信任和满意度。29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接受度,并确保实施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

  1. 农民田间学校(FFS):这是一种提高能力型的培训方式,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通过FFS,农民可以在田间实际操作中学习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30

  2. 社会经济与性别分析(SEAGA):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了解农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性别角色,从而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0

  3. 社区林业:通过社区林业的培训,农民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例如使用天敌来控制害虫,这种方法既环保又可持续。30

  4. 技术条件的合法服务组织:通过与这些组织合作,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期病虫害实行安全高效的统一预防和治理。这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也帮助农民学习到现代化的防治技术。31

  5. 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和普及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农民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防治技术,确保防治效果。31

  6. 正确认识防治效果:教育农民正确理解防治的目的,即控制病虫杂草,而不是完全消灭它们。这有助于农民更加科学地使用农药和防治技术。32

  7. 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作为支持帮助农民理解和应用IPM(综合病虫害管理)原则的一种重要工具,这种培训通常针对有代表性地农民,帮助他们掌握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能。33

  8. 绿色防控:强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用药等技术,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通过培训,农民可以学习到这些环保且有效的防治方法。34

通过这些教育和培训措施,农民不仅能够提高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认识,还能增强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你觉得结果怎么样?
相关内容19

2024年春耕进行时技术指导2

玉米病虫害防控方案 预计2024年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提出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

关于印发2024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3

湖北省防控方案发布 针对小麦、水稻等作物,提出防控目标和策略,确保粮食作物安全。

防控目标4

病虫防治处置率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5%以上。

植保防灾减灾作用5

科学有效防控目标 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稳定安全。

分区施策原则6

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 强化绿色防控、科学用药,提高防控效果。

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7

种子处理技术 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如玉米根腐病等。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

防控技术指导 制定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3

地方防控方案 研究制定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省农业农村厅3

政策部署实施 负责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确保防控措施落实。

草地贪夜蛾2

害虫防控 一种迁飞性害虫,可能集中危害玉米。

粘虫2

害虫防控 暴发性害虫,可能在局部地区集中危害。

玉米螟2

害虫防控 在夏玉米种植区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发生。

玉米叶螨2

害虫防控 在干旱少雨地区偏重发生。

双斑萤叶甲2

害虫防控 在降水偏少区域可能偏重发生。

苏云金杆菌4

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

球孢白僵菌4

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4

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

金龟子绿僵菌4

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

短稳杆菌4

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

以上内容由AI搜集生成,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