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传统村落保护管理规定,提出改善措施
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和提出改善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它们基于提供的参考资料:
-
分类保护:根据村庄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的完好程度、村落空间的类型和环境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这意味着需要对村落的不同部分进行细致的评估,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以保持其独特性和完整性。3
-
日常管理和监督:传统村落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巡查、现场维护和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村民委员会也应配合做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4
-
保护发展规划:保护发展规划的任务包括调查村落传统资源,建立档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并制定保护管理规定。同时,还应提出改善村落人居环境的措施。5
-
政策执行与监督: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住房和城乡建设法律法规及相关方针政策,研究提出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并拟订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监督实施。6
-
宏观战略层面: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考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这包括调整优化结构和强化创新。9
-
避免单一研究范式: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少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但多数研究并未走出“价值—模式”的研究范式。在制定保护管理规定时,应避免仅从微观或中观层面提出特定类型的保护措施,而应考虑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结合。7
-
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改善村居条件与传统村落保护方面,规划通常依照建筑风貌及质量情况对每栋建筑的整治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保留、修缮等措施。8
通过这些关键点,可以制定出一套全面、有效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以确保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