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文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遗传学、病理学、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糖尿病相关文献的概述:
线粒体糖尿病
线粒体糖尿病是由线粒体基因或核DNA突变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可能导致多系统受累和多样的临床表型。例如,有报道的一例患儿以生长障碍起病,病程中出现糖尿病,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和脑电图异常。乳酸运动试验显示运动后乳酸明显升高,线粒体基因测序发现大片段缺失1。
暴发性1型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的1型糖尿病亚型。其特点是胰岛β细胞急速损毁,高血糖症状出现快,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且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阴性。部分患者可能因为胰腺炎症反应而出现胰酶升高2。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F)的中医证候研究显示,DF的中医证候复杂,病位主要在脉络,与肾、脾、肝三脏有密切关联。病性为本虚标实,常见的证候类型包括瘀血阻络、气阴两虚等。研究还发现,证素组合形式多样,多种证候要素常相兼致病3。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是糖尿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特征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常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早期诊治对预后良好4。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糖尿病
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进而导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一例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皮疹、肝功能受损,并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确诊为FT1DM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显示,用药频次最多的中药包括黄芪、丹参和山楂。此外,研究还发现了25对核心组合和4个新处方,表明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药理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6。
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类包括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在初期可能具有挑战性,但通过临床资料和文献回顾,可以为治疗提供新思路7。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与糖尿病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KS)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常见于男性,可能伴有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共病。KS患者中的1型糖尿病(T1DM)需要特别关注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等。研究热点与前沿涉及气虚血瘀证、氧化应激等,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9。
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无统一标准,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有关,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10。
儿童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包括肥胖、护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国内外文献分析显示,研究热度不断上升,但国内与国际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11。
翻白草治疗糖尿病
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近20年,研究热点包括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建议加强机构间交流合作,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12。
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
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euDKA)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在使用某些降糖药物治疗时出现。有病例报告显示,患者在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后出现euDKA,停用后症状缓解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可能由多种诱因引起。DKA的诊断需要关注其痛性表现,以避免误诊14。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过程,涉及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多个层面。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各个方面的详细描述:
-
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这包括了解如何监测血糖水平、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基础的自我管理知识。
-
行为干预: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比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这些行为的改变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剂量。
-
康复和护理: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康复和护理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包括足部护理、眼部检查、定期的肾功能检查等。
-
自我监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这通常涉及到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测试。
-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营养需求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
体育锻炼: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心血管风险。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
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心理支持和压力管理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
社会支持:患者可能需要来自家庭、朋友以及专业团体的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
利用健康信息: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如何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包括通过教育课程、健康咨询、网络平台等途径。
通过上述的自我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疾病带来的长期并发症风险。1617
线粒体糖尿病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线粒体糖尿病是一种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遗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母系遗传:线粒体糖尿病的遗传方式是母系遗传,即通过母亲传递给子女。这是因为线粒体DNA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而精子中的线粒体DNA在受精时几乎不传递给后代。"线粒体DNA的遗传方式是母系遗传"1。
-
异质性:线粒体糖尿病的遗传特点还包括异质性,即不同的个体可能携带不同的线粒体DNA突变。这种异质性导致了疾病的表型多样性,即不同的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线粒体糖尿病的遗传特点还包括异质性"2。
-
阈值效应:线粒体糖尿病的另一个遗传特点是阈值效应,即只有当突变的线粒体DNA达到一定的比例时,才会表现出疾病的症状。这意味着即使携带有突变的线粒体DNA,也不一定会发病,这取决于突变线粒体DNA在细胞中的比例。"线粒体糖尿病的另一个遗传特点是阈值效应"3。
-
多系统受累:线粒体糖尿病通常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心脏、肾脏和内分泌系统。这种多系统受累的特点是由于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一旦线粒体功能受损,就会影响整个细胞乃至整个器官的功能。"线粒体糖尿病通常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4。
-
症状的可变性:线粒体糖尿病的症状在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点都可能有所不同。这种症状的可变性与线粒体DNA突变的类型、阈值效应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线粒体糖尿病的症状在不同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点都可能有所不同"5。
综上所述,线粒体糖尿病的遗传特点包括母系遗传、异质性、阈值效应、多系统受累以及症状的可变性。这些特点使得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急性起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起病的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1
- 高血糖:血糖水平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6.0毫摩尔/升(mmol/L)。1
-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可能伴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这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的。1
- 胰岛素自身抗体:在某些情况下,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这有助于诊断。2
- 胰岛素缺乏: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这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2
- C肽水平:C肽是胰岛素的一个分解产物,其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胰岛素的缺乏。2
- 家族史:虽然1型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家族史并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3
综合这些标准,医生可以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诊断过程可能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123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例如,若患者表现为阴虚内热,可能会使用清热养阴的方药,如知母、生地等;若表现为气血两虚,则可能使用补气养血的方药,如黄芪、当归等。"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1。
-
中药外敷:将中药直接敷在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的效果。常用的外敷药物有金黄散、三黄膏等。"将中药直接敷在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的效果"2。
-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和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等。"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气血和经络"3。
-
艾灸:利用艾条或艾绒的热力,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目的。"利用艾条或艾绒的热力,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4。
-
拔罐: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5。
-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对糖尿病足的康复有辅助作用。"通过手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6。
-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治疗相结合,建议患者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如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医强调饮食与治疗相结合"7。
-
情志调摄: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病情,因此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病情"8。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选择药物:在治疗结核病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抗结核药物。例如,利福平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之一。1
-
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如果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2
-
饮食控制: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风险。3
-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4
-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结核病期间,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快增加。5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患者应戒烟限酒,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6
-
定期随访: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7
-
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应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8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糖尿病,降低患者的健康风险。9
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表型多样1 | 线粒体糖尿病 由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型多样 |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2 | 暴发性1型糖尿病 起病急,胰岛β细胞急速损毁 |
糖尿病足中医证候研究3 | 糖尿病足中医证候 研究证候要素分布特征 |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病例报告4 |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 罕见并发症,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5 |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 可导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 |
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6 | 中药治疗糖尿病 总结临床组方用药规律 |
线粒体糖尿病1 | 糖尿病类型 由线粒体基因或核DNA突变引起的糖尿病,临床表型多样。 |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2 | 糖尿病亚型 起病急,胰岛β细胞急速损毁,高血糖症状进展快。 |
糖尿病足(DF)3 | 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研究证候、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 |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4 | 糖尿病罕见并发症 特征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和不自主舞蹈样运动。 |
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5 | 药物反应与糖尿病 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FT1DM。 |
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6 | 中医治疗 探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 |
1型糖尿病(T1DM)7 | 糖尿病类型 青少年T1DM患者治疗新思路。 |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KS)8 | 糖尿病共病 男性性染色体异常疾病,可能合并1型糖尿病。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 | 中医治疗研究 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
肝源性糖尿病10 | 糖尿病类型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
儿童糖尿病11 | 儿童糖尿病研究 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
翻白草治疗糖尿病12 | 草药治疗 翻白草治疗糖尿病近23年的发展现状。 |
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euDKA)13 | 糖尿病并发症 描述一例euDKA患者病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14 | 糖尿病急症 描述DKA患者病例和诊疗过程。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15 | 患者管理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趋势。 |
患儿1 | 线粒体糖尿病患儿 因基因突变导致多系统受累,临床表型多样。 |
Imagawa等2 | 日本学者 首次报道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点。 |
患者4 | 老年男性患者 出现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为糖尿病罕见并发症。 |
病例5 | 抗结核药物患者 出现DIHS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 |
患者7 | 青少年T1DM患者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为口服降糖药物。 |
患者8 |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患者 可能合并1型糖尿病(T1DM)。 |
刘铜华9 | 核心作者 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领域有显著贡献。 |
病人10 | 中年男性患者 诊断为肝源性糖尿病,需综合治疗。 |
崔荣军12 | 文献发文量第一作者 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领域有深入研究。 |
42岁女性患者13 | 糖尿病患者 因达格列净治疗出现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 |
DKA患者14 | 咽痛首发症状患者 经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