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收藏
提问
研究

皮试的迟发型反应是多久

44cbba74a
1个月前
全网
文档
学术
百科
知识库
时间不限
自动
参考了98个来源并总结
查看步骤
全网检索信息
皮试
迟发型反应
时间
生物学
医学
过敏反应
找到“有来医生”、“有来医生”、“热搜词条”98网站资料
回答完成
回答研究模式
更简洁一些

皮试的迟发型反应一般是在注射后的15~20分钟出现反应,主要是观察皮试局部是否出现红晕或蜂团等症状。此外,肺结核皮试又称为PPD皮试,需要在注射后观察皮试局部的反应情况,一般在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结核杆菌感染。因此,不同药物的皮试和不同类型的皮试反应观察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皮试结果如何判断为阳性?

皮试结果判断为阳性的标准通常根据具体的皮试类型和目的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皮试结果判断方法:

  1. 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通常是在前臂内侧注射结核菌素后,在48-72小时后观察结果。如果硬结直径≥5mm,则判断为阳性,表示受试者可能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如果硬结直径≥20mm或伴有水疱、坏死等,则为强阳性,通常表示有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

  2. 青霉素皮试:青霉素皮试是通过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液,然后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如果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硬结或伴有伪足,且直径大于5mm,通常判断为阳性,表示对青霉素过敏,不能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3. 头孢菌素类皮试:头孢菌素类皮试的判断标准与青霉素皮试类似,也是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如果皮试部位出现红肿、硬结或伴有伪足,通常判断为阳性,表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

  4. 其他药物皮试:对于其他药物的皮试,通常也是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如红肿、硬结等。如果皮试部位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如红肿、硬结直径超过一定标准,通常判断为阳性,表示对该药物过敏。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皮试结果判断方法,具体的判断标准可能因药物类型、皮试目的和实验室要求而有所不同。在进行皮试时,应严格按照实验室或医生的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判断标准。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皮试阳性是否意味着对该药物过敏?

皮试阳性可能意味着对某种药物过敏,但并不是绝对确定的指标。虽然皮试是一种评估个体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方法,但其结果有时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因此,当皮试结果呈阳性时,通常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个人的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是否真的对该药物过敏。如果出现皮试阳性的情况,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1

不同药物的皮试反应观察时间是否相同?

不同药物的皮试反应观察时间可能不相同。

观察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药物类型和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某些药物可能需要较短的观察时间,而其他药物可能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例如,青霉素的皮试反应通常需要观察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而其他药物的观察时间可能更长。因此,对于每种药物,都应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来确定正确的皮试反应观察时间。[citation: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需要进行皮试?

需要进行皮试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的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和美洛西林。还有部分头孢类的药物,以及部分破伤风针和免疫球蛋白注射剂。具体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的药物中的青霉素和美洛西林和美洛培南。[citation:医学百科全书数据库医药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规定及相关操作指南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哪些药物需要进行皮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有哪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在皮试结果解读中?

在皮试结果解读中,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包括:

  1. 患者病史: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当前健康状况可能影响皮试结果。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可能使皮试反应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在解读皮试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判断。1
  2. 皮试操作细节:皮试操作的细节如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皮肤状态等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注射部位皮肤受损或感染可能导致反应不明确,而剂量不准确则可能导致结果失真。2
  3. 年龄和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皮肤反应能力有所不同,且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老年人的皮肤反应通常较弱,儿童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3
  4.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皮试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抗过敏药物可能会抑制皮肤反应,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在皮试前后使用过的药物需要告知医生,以便准确解读结果。4
  5. 季节性因素:某些疾病或过敏原在特定季节更为常见,可能会影响皮试结果。例如,花粉过敏在春季更为常见,因此在解读皮试结果时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5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解读。

1 李艳秋. 浅谈皮试结果的临床判断及影响因素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7(2): 78-79. 2 陈志军, 胡俊明, 黄旭东等. 皮试结果与操作过程及部位分析探讨 [J]. 医学信息, 2014, 27(6): 36-37. 3 杨云鹤. 不同年龄患者皮试反应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 64-65. 4 刘建强. 药物皮试影响因素及临床应对策略分析 [J]. 中国处方药, 2020, v.29;No.349(09):6-8. 5 张丽杰. 皮试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v.17;No.455(18):P.23等参考文献均有相关论述。

你觉得结果怎么样?

以上内容由AI搜集生成,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