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同时设立宣慰司,是对是错
理解问题明朝时期,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同时设立宣慰司,是对是错
已完成理解「明朝时期,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同时设立宣慰司,是对是错」
展开阅读网页
明朝时期在贵州实行土司制度,并设立宣慰司,这一说法是正确的。123567
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土司制度,即任命当地有影响力的土著领袖为土司,负责管理当地的行政和军事事务。明洪武五年(1372年),水西宣抚使霭翠及水东宣抚同知宋蒙故入朝袭职,后被列为正副宣慰使,水东水西治所都在贵州(今贵阳),这标志着贵州宣慰司的设立。1
元朝时期,罗殿国臣服后,设置了土司制度。明朝建立后,罗殿国再次臣服于明朝,明朝在水西和水东两大土司之地建立贵州宣慰司,其级别高于其他宣慰司。2
在平定事件后,明朝在思州、思南改土归流,成立八府和贵州宣慰司,这标志着贵州省建省的开始。3
明朝土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土流分设,即土司的官职与内地官职在名称上明显区分,如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等仅为土司官职。5
思南宣慰司、思州宣慰司的任命方式也体现了明朝对贵州地区的统治策略。黔东北“土家”人聚居区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在明早期最早归附朱元璋,但它们在明朝时期“改土归流”也最快。6
综上所述,明朝确实在贵州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并设立了宣慰司,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明洪武五年设立贵州宣慰司1 | 贵州宣慰司设立 明朝在水西和水东两大土司之地建立贵州宣慰司,级别高于其他宣慰司。 |
元朝时期罗殿国臣服后设置土司制度2 | 元朝土司制度 元朝时期罗殿国臣服,设置土司制度,明朝继承。 |
平定事件后改土归流成立贵州宣慰司3 | 改土归流 平定事件后,明朝在思州、思南改土归流,成立贵州宣慰司。 |
永乐四年增设大古剌宣慰司等4 | 增设宣慰司 永乐四年增设大古剌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 |
明朝土司制度特征5 | 土流分设 明朝土司制度一个明显特征是土流分设,官职与内地官职分为两套。 |
思南宣慰司、思州宣慰司的改土归流6 | 改土归流 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最早归附朱元璋,改土归流也最快。 |
贵州宣慰司1 | 贵州宣慰司 明朝时期在贵州设立的行政区,由水西宣抚使霭翠及水东宣抚同知宋蒙故担任正副宣慰使。 |
思南宣慰司6 | 思南宣慰司 明朝早期归附朱元璋,后在明朝时期改土归流。 |
思州宣慰司6 | 思州宣慰司 与思南宣慰司类似,早期归附,后改土归流。 |
大古剌宣慰司4 | 大古剌宣慰司 永乐四年增设,明廷以大古刺、底马撒二处地广,各设宣慰司。 |
底兀剌宣慰司4 | 底兀剌宣慰司 与大古剌宣慰司同年增设,由明廷设立。 |
底马撒宣慰司4 | 底马撒宣慰司 永乐四年增设,与大古剌宣慰司同为明廷设立。 |
霭翠1 | 水西宣抚使 明朝洪武五年,霭翠入朝袭职,后列为正副宣慰使之一。 |
宋蒙故(后赐名钦)1 | 水东宣抚同知 与霭翠一同入朝袭职,后列为正副宣慰使之一。 |
朱元璋6 | 吴王 明早期,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归附于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