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历程
理解问题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历程
已完成理解「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历程」
展开阅读网页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定历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初步确立阶段:1994年,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中首次明确提出,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3。
-
司法层面的确立:2010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层面上的确立16。
-
立法层面的确立: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法用五个具体条文规范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标志着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
-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的难题,进一步明确了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活动的规则和程序,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规范指引,推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新发展2。
-
司法解释的确立:新颁行的司法解释确立了“强制性排除”与“自由裁量的排除”规则,以及针对程序瑕疵的“可补正的排除”规则,体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体构成和程序实施方面的创新性4。
-
全面实施:《决定》中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一个公民自证其罪”的原则,实施侦查讯问时的全程同步全面录音、录像,进一步强化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68。
-
实证考察与贡献: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该制度对改善司法实务中人权保障状况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刑事诉讼程序、辩护角度等产生的深远意义的改变10。
这一历程显示了中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逐步深化和制度化,旨在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确保司法公正。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如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情况正在逐步改善和发展。自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来,中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更加重视这一规则的运用。根据中国法院网的报道,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依据,这标志着中国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申请难、证明难、认定难、排除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活动的规则和程序,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规范指引2。然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实效与立法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中表现为中国法院的弱排除模式与消极排除状态5。
中国法院在处理非法证据时通常采用哪些标准?
中国法院在处理非法证据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和规定。具体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1。
-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1。
- 法院在审判阶段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活动有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包括程序审查优先、法庭初步审查、程序性裁判、证明责任倒置等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益保护有哪些具体影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益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
- 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加强人权保障,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1。
- 有助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限制侦查权力,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公正1。
- 通过排除非法证据,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性1。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向法院提出非法取得的证据的无效申请,并对法院作出的确认某项非法取得的证据法律效力的裁决提出程序性上诉16。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司法系统面临哪些挑战?
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司法系统面临以下挑战:
- 实践经验尚少,许多具体规则还有待细化,如证人、被害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以及相关标准的把握1。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实效与立法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法院的弱排除模式与消极排除状态5。
- 现行立法条文存在缺陷,司法背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会产生磁滞效应5。
- 需要构建针对侦查行为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机制,确立以司法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并就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提高中国刑事司法公正性有哪些积极作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对中国刑事司法公正性有以下积极作用:
《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3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初步确立 规定了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使用。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明确 总结了严禁刑讯逼供经验,确立了排除规则。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1 | 立法层面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条文。 |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7 | 推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展 改变了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规则。 |
强调非法证据排除的重要性 确立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措施。 | |
中国法院网1 | 中国法院网 提供了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详细信息。 |
戴长林: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新发展及重点问题研究2 | 戴长林研究 探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新发展及其重点问题。 |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3 | 最高法院规定 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初步框架。 |
新颁行的两部司法解释4 | 司法解释 确立了具有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实效与立法目标5 | 运行实效研究 分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与立法目标差距。 |
《决定》中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6 | 《决定》 总结了严禁刑讯逼供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经验。 |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7 | 严格排除规定 推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进一步发展。 |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8 | 若干问题规定 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内容。 |
司法改革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9 | 司法改革 强调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划时代意义。 |
大数据分析的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状况10 | 大数据分析 考察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及其影响。 |
桑海燕1 | 中国法院网作者 探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确立和意义。 |
戴长林2 |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研究者 强调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司法改革的重要性。 |
最高法院3 | 司法机构 于1994年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初步框架。 |
司法解释制定者4 | 规则制定者 确立了强制性排除与自由裁量排除等特色规则。 |
中国法院5 | 司法实践主体 面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的挑战和缺陷。 |
两高三院6 | 司法机关联合体 于2010年颁行了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 |
两高三部7 | 司法部门联合体 推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进一步发展。 |
《决定》制定者8 | 司法政策制定者 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和全程录音录像要求。 |
司法改革研究者9 | 改革研究者 探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和重要步骤。 |
大数据分析者10 | 实证研究者 利用大数据考察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