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 E-R 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中,错误的是____。 A. 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B. 1:n 类型的联系可以与 n 端实体集的关系合并 C. 实体集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D. 每个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理解问题以下关于 E-R 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中,错误的是____。 A. 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B. 1:n 类型的联系可以与 n 端实体集的关系合并 C. 实体集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D. 每个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已完成理解「以下关于 E-R 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中,错误的是____。 A. 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B. 1:n 类型的联系可以与 n 端实体集的关系合并 C. 实体集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D. 每个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展开阅读网页
在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中,错误的是D. "每个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其中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关键字)成为关系的码1345。
- 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或者在两个实体中任选一个添加另一个实体的主键来表示13457。
- 1:N联系通常在N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添加另一端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来表示8。
然而,对于多对多(M:N)联系,需要新建一个关系模式来存储,这个新的关系模式包含两个端点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以及可能的其他属性7。这与选项D中提到的“每个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不符,因为并非所有类型的联系都直接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特别是多对多联系需要特别处理。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7
E-R模型转换关系模型时1:1联系如何处理?
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1:1联系的处理方法有两种。首先,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这个关系模式的属性包括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都是该关系的候选码。其次,1:1联系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将另一端实体的主键添加到关系模式中,从而实现联系的转换。例如,如果存在一个1:1联系,涉及两个实体A和B,可以选择将A的主键添加到B的关系模式中,或者将B的主键添加到A的关系模式中,或者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来表示这种联系。1234518192022262729
E-R模型转换关系模型时1:N联系如何处理?
1:N联系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可以通过将N端实体的主键添加到1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来实现。这样,1端实体的每个元组都可以与N端实体的多个元组相关联,通过外键来实现这种联系。具体来说,1端实体保持其原有的属性,而N端实体的一个属性(通常是主键)被添加到1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作为外键。例如,如果有一个学生(1端)和多个课程(N端)之间的1:N联系,可以在学生的关系模式中添加一个课程ID作为外键,以表示学生所选的课程。815162127
E-R模型转换关系模型时多对多联系如何处理?
多对多(M:N)联系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独立的关系模式来表示这种联系。这个新的关系模式的属性包括与该联系相连的两个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关系的码是两个实体码的组合。例如,如果存在教师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如“讲授”,其属性可能包括教师编号和课程编号,以及与这种联系相关的其他属性,如课时数。教师编号和课程编号共同作为这个新关系模式的主键。71516212627
E-R模型和关系模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E-R模型和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E-R模型是一种高级或概念模型,用于从数据角度对系统的逻辑视图进行建模,它由实体、实体类型、实体集等组件组成,易于理解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描述基数。而关系模型是一种表示或实现模型,由域、属性、元组等组件组成,以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实现。关系模型被程序员使用,而ER模型更多地被设计者使用。此外,关系模型在描述不同表之间的关系方面可能不如E-R模型直观。910111213141521
E-R模型转换关系模型时实体集属性如何处理?
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集的属性可以直接转换为关系模式的属性。每个实体定义一个关系,实体的名字成为关系的名字,实体的属性成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成为关系的主关键字。如果存在多值属性,可以构建一个新的关系模式来表示这个多值属性,该模式将包含对应于多值属性的属性以及对应于其所在实体集的主码的属性。此外,如果实体集只有一个主码和一个多值属性,可以只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对于弱实体集,其主码由自身的分辨符和所依赖的强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属性由自身的属性和所依赖的强实体集的主码构成。在转换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规范化准则,以确保转换后的关系模式满足第三范式。23242527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1 | 实体类型转换 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属性和码分别成为关系属性和码。 |
1:1联系的转换规则2 | 1:1联系转换 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或添加到任一实体的关系模式中。 |
1:N联系的转换规则8 | 1:N联系转换 1:N联系在N端实体的关系模式中添加另一端实体的主键。 |
多对多联系的转换规则7 | 多对多联系转换 多对多联系需要新建一个关系模式,存储两个实体的主键。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一般规则6 | 转换规则概述 E-R图的三个要素转换为关系模型的一组关系模式集合。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1 | 转换规则概述 每个实体集转关系模式,1:1联系可独立或合并,实体码即关系码。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4 | 转换规则概述 实体属性转关系属性,1:1联系可转独立关系或合并,实体码即关系码。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6 | 转换规则概述 E-R图由实体、属性、联系组成,转换需遵循特定规则。 |
E-R模型转换错误选项7 | 错误选项分析 多对多需新建表,1:1可一张表,选项D错误。 |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1 | E-R模型转换规则 描述了实体类型和联系如何转换为关系模式。 |
1:1联系转换规则1 | 1:1联系转换 可以独立转换为关系模式或添加主键至任一实体。 |
1:n联系转换规则8 | 1:n联系转换 在N端添加主键,实现与实体集关系的合并。 |
错误选项D7 | 联系转换误区 并非每个联系都需单独转换为关系模式,特别是1:1和1:n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