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收藏
提问
简洁

进入桃李镇清池村,通往村头停车场的路是一条环形路。据了解,这是为了绕开村头的两棵百年老树,不打破原有的自然风貌。在冯教授团队看来,树是主,人是客,人要心存敬畏,尊重自然。 2020年6月,G市工业大学组建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冯教授任所长。2021年1月,在有关方面的牵线搭桥下,冯教授带着他的4名研究生来到清池村,试图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他们原本想用授课的形式,但发现几乎没有村民愿意听,即便来了,也只是走过场。 这时,冯教授才意识到,村民的知识多数是从生活里学的,和村民一起动手而不是去授课,可能是一种接近村民、启发村民的好方法。冯教授还发现,村里有一个最热闹的“CBD”,平时村民都喜欢从家里搬来一把小凳子聚在这里聊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冯教授和团队商量,决定他们的工作就从在这里建一把“大椅子”开始。建椅子用的材料在村里随处可见——毛竹和石头,唯一花钱的是水泥。椅子建好后,能躺能坐,也有艺术美感,村里几个阿婆都说坐着舒服、看着好看。村民们逐渐对冯教授有了新的看法。 慢慢地,许多村民都愿意打开自家的院子,邀请冯教授的团队来家里,看看在自己家能做出什么新花样。冯教授发现,村民老金家里有很多老物件,只要合理摆放,稍作打扫,就可以改造成美术馆。2021年春天,老金家院墙外的毛竹筒花坛上淡红色的小野花开了,“家庭美术馆”也正式开业了。“不赚钱,但也没啥成本。陆陆续续有人来参观,看到他们眼里露出的好奇和欣赏,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和满足。”老金说。 和村民在一起时间久了,冯教授感悟道:“我们必须要探索一种‘超越艺术’的路径介入乡村,应该本着一种对乡村秩序、传统习俗和文脉传承‘膜拜’的心态,而非‘治理’和‘教导’的心态来做事。” 与各路艺术家将乡村或作为自己的画布肆意涂抹、或作为试验场完成自己的艺术实践等做法不同,冯教授团队的艺术乡建之路更像是在完成一种使命。他们的乡建“配方”回到了最为本质的“根”的问题,让人们能够在乡村寻回质朴的精神家园。 现如今,清池村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清池八景”,古建筑的外观也已修旧如旧,现代文明的气息似乎并没有“侵蚀”这个乡村。走进村里别有洞天,“面子”古色古香,“里子”内涵丰富。 “乡村文明有两个价值判断:显性价值是大家可以看得见的,如牌坊祠堂、山水风光和民居街道等;隐性价值则是深层次的,涵盖道德、伦理和信仰等方面。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价值体系,也是乡村文明的价值所在。”冯教授说。 冯教授从清池的宗族信仰、传统礼俗等历史遗存中找到了振兴乡村文明的“清池范式”——在尊重乡村主体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艺术介入乡建,逐渐影响村民对于乡村价值的判断,引导村民回归家园、共建家园。在冯教授看来,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不是一个局部,而是整体;不是碎片化的切割,而是完整的系统工程。 农历八月十五的“烧奔塔”,是清池保留的一项珍贵传统习俗,寓意着村中代代繁衍不息,风调雨顺。每逢中秋佳节,清池各家各户都会将收集的枯枝、竹壳等燃料,放到奔塔内燃烧。此外,还有“成人礼”仪式——青年人潜入河塘挖淤泥堆奔塔,进行庄严宣誓,表达不负人生、成家立业的担当和信心。在冯教授团队的策划下,清池重新挖掘出“烧奔塔”活动的文化内涵,重现“成人礼”仪式,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和乡村社会道德秩序的独特魅力。2021年,在政府支持下,“烧奔塔”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11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在清池举行。村里的主干道变为“T型台”,在专业模特的带领下,村民走起了“猫步”,神采奕奕。模特和村民的服饰中融合了当地的非遗元素,田间劳作的生产工具和家里的旧物件也作为道具一同出现。这样以自然为舞台、以生活为剧本的“走秀”结合了时尚风格与乡村特色,别开生面。 “村民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期待。清池范式的最大亮点在于让村民在自己最熟悉的乡间自信地告诉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的剧场!”冯教授说,“人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无论是缝纫、泥瓦活,还是竹编,都是艺术。”艺术

3月前
全网
文档
学术
百科
知识库
时间不限
自动
回答简洁模式
深入研究一些

冯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清池村的艺术乡建项目中,展现了一种尊重和融入当地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创新方法。他们没有简单地将艺术强加于乡村,而是通过与村民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了村民的创造力和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以下是他们项目的几个关键点:

  1. 尊重自然: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尊重并保护了村头的百年老树,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2. 艺术与生活的结合:通过在村民聚集的“CBD”建造“大椅子”,将艺术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艺术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3. 村民参与:冯教授意识到,与村民一起动手比单纯授课更能接近和启发村民,因此他们鼓励村民参与到艺术乡建中来。

  4. 利用现有资源:在改造老金家为“家庭美术馆”的过程中,他们利用了村里现有的老物件和材料,减少了成本,同时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

  5. 文化传承:通过挖掘和重现“烧奔塔”和“成人礼”等传统习俗,冯教授团队帮助村民重新认识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6. 整体系统工程:冯教授认为,艺术乡建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考虑,而不仅仅是局部的改造。

  7. 时尚与乡村的融合:通过在村里举办时装秀,将时尚元素与乡村特色相结合,展示了乡村的多样性和活力。

  8. 村民的自我表达:冯教授鼓励村民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无论是缝纫、泥瓦活还是竹编,都是艺术的一部分,让村民在自己的家园中自信地表达自己。

这种艺术乡建的方法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村民对自己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实践,冯教授和他的团队为乡村艺术建设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清池范式”。

你觉得结果怎么样?
冯教授团队如何用艺术助力乡村建设?
清池村的“清池八景”有哪些特点?
冯教授如何引导村民回归家园共建家园?
清池村的“烧奔塔”传统习俗有何意义?
清池村的“成人礼”仪式是如何进行的?
2022年清池村时装秀有哪些特色?

以上内容由AI搜集生成,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