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立秋有哪些民俗讲究?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在这一天,中国各地有着丰富的民俗讲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立秋民俗:
- 立秋三候 :立秋分为三个阶段,即“凉风至”、“白露降”和“寒蝉鸣”。凉风至意味着暑气开始消退,北方风带来凉意;白露降指的是昼夜温差增大,清晨出现雾气和露珠;寒蝉鸣则表示秋蝉感受到阴气上升而开始鸣叫,预示着天气变凉。13
- 贴秋膘 :在立秋这一天,许多地方有称重并和立夏时的体重做对比的习俗。由于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体重会有所减轻,立秋后人们会通过食用各种肉类来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消瘦,这被称为“贴秋膘”。3
- 啃秋 :立秋时有吃瓜的习俗,称为“啃秋”或“咬秋”。人们相信在立秋这一天吃瓜可以避免秋季腹泻,也有说法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秋痱子。59
- 晒秋 :随着果蔬的成熟,立秋也迎来了晒秋的旺季。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民们会利用房前屋后及窗台、屋顶晒或挂晒农作物,形成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农俗现象。3
- 秋起 :尽管暑气未退,人们对于凉爽的秋天已经有了期待。在节令的更迭中,人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享受秋天的凉爽,比如采摘秋果等。3 立秋不仅是一个农业节气,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过这些民俗活动,人们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678
立秋时的“贴秋膘”具体是指什么?
“贴秋膘”是中国民间在立秋时节的一种传统食俗,主要是指通过食用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和增加体重。这个习俗源于夏天人们因高温而食欲不振,饮食清淡,体重可能会有所下降。到了立秋,天气转凉,人们的胃口也随之变好,因此会通过食用各种肉类,如烧排骨、炖肘子、白切肉、红焖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来“以肉贴膘”,补偿夏天的消瘦,增加营养31011。
“啃秋瓜”的习俗在哪些地区比较流行?
“啃秋瓜”是一种在立秋时节吃瓜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多个地区都有流行。例如,在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提到,立秋之时食瓜,称为“咬秋”,可以免腹泻5。此外,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也有吃瓜果的传统习俗,通常“咬秋”的食材没有特别规定,可以是西瓜、桃子、甜瓜、梨等15。在江苏等地,人们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啃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并且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16。
晒秋习俗在哪些地方特别盛行,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晒秋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俗现象,尤其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山区特别盛行。由于这些地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少,村民们便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这种做法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村民们会将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进行晾晒,以便于保存和展示丰收的成果2023。
立秋时的“秋老虎”是什么意思,它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其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这种现象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古人认为这预示着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然而,如果立秋后出现“秋老虎”,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农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2526。
立秋后,人们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哪些变化?
立秋后,人们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立秋三候1 | 立秋三候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立秋习俗2 | 立秋重要节气 祭祀土地、贴秋膘,咬秋、晒秋、躲秋等传统习俗。 |
立秋由来3 | 立秋的自然意义 草木结果孕籽,收获季节的到来。 |
贴秋膘3 | 补偿夏天消瘦 立秋日通过食用各种肉类来增加营养。 |
啃秋5 | 立秋食瓜习俗 吃瓜免腹泻,啃秋瓜以迎接秋天。 |
晒秋3 | 农俗现象 利用房前屋后晒农作物,展现地域特色。 |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3 | 立秋习俗介绍 介绍立秋的习俗,如贴秋膘、啃秋瓜、晒秋等。 |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视网、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等3 | 立秋文化传承 强调立秋在节令更迭中的生活文化意义。 |
《中国天文年历》4 | 立秋节气时间 记录立秋的具体时间,标志夏尽秋来。 |
清朝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5 | 啃秋瓜习俗 描述立秋时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可免腹泻。 |